邹平融媒
“合作社是村里最后一个收的,今天麦子收完心里就踏实了,产量估计在1100斤左右,地块位置不太好,这个收成算是不错了。”邹平市九户镇水牛韩村党支部书记韩天明站在合作社的地头上,望着即将收割完的小麦长舒一口气。
水牛韩村是九户镇最北端的一个村子,每年的麦收几乎都是最后一个完成收割。6月18日,水牛韩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50多亩麦田收割结束,预示着全镇9.3万亩小麦实现颗粒归仓。
“受地理位置影响,每年的麦收产量都不太均衡,今年麦收单产最高的在1460斤,单产最低的在860斤。”九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房振田解释说。“比如向阳洼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基本上产量在中上游,南部一些村个别的地块用水困难的产量就相对偏低。”
今年夏收期间,九户镇上下立足“早、抢、好”,着力打好三夏生产“主动仗”,守住群众“粮袋子”。
为确保夏收有序进行,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,组织专业机构在5月份集中对辖区农机服务公司、合作社、种粮大户的320余台收、种作业机械进行了检修,同步开展安全操作指导和宣传,保证农机手和各类农机以良好状态投入“三夏”生产工作。
收麦,对庄稼人来说,跟过年一样重要。特别是种粮大户,最怕的就是遇上连阴天。麦收期间一天看10多次天气预报,也逃不过“6月的天孩子的脸”的谚语,所以每年的麦收期间,合作社、种粮大户都在“抢时间、抢收”。
“麦收期间最怕的就是下雨,一年的收成就在这几天,像我们种地多的,下雨收不了庄稼的损失、收割后无法晾晒的难处都是顶烦心的事!”水牛韩村的种粮大户韩同生提起前几天的麦收还心有余悸。“前几天刚开始收就嘀嗒下雨,越怕越下,越下越着急,好在2台机械紧赶慢赶一天多就收完了,只有粮食入了仓才能放心。”
“今年天气也比较给力,全镇284户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近8万亩小麦仅用4天的时间基本抢收完成,丰收已成定局。”九户镇农业办孙溪说道。
夏收结束,夏种加速!6月14日,南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350多亩地上,两台播种机来回穿梭,一次性完成玉米播种、施肥等多项作业。“今年,我们合作社种植了糯玉米001和登海605两种,其中200亩的糯玉米是联合社牵头的中化集团订单玉米,预计20号左右能全部完成夏种。”南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应勃介绍。
为了保障“三夏”生产,全镇多个部门联动。早在年初,九户镇兴扈联合社就与中化集团洽谈了万亩农田的“种植套餐”,为全镇合作社、种粮大户节约了种植成本。镇水利站积极对接协调黄河水、小清河水,引导各村清淤疏浚,保障群众灌溉,汩汩水流沿着农田旁的沟渠顺流而下,让刚刚种下的玉米种“解了渴”。镇村秸秆禁烧巡逻队24小时无死角的巡逻,也全力保障了夏收夏种。
“今年从开始收割到现在,农业办前前后后来了3趟,好多事都给我们提前想着,有政府帮忙兜底,种地越来越省心,也越来越安心了。”年轻的西郭村党支部书记张凯提起合作社500亩地的夏收夏种表现得很轻松。
“未雨绸缪是保障‘三夏’生产最有效的办法,接下来,我们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主责,着力构建‘上下贯通、快速反应、多方联动、协调有序’的工作机制,持续多点发力做好‘三夏’生产工作。”九户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马茂勇承诺道。